2008年2月26日 星期二

分組報告名單及組別

Dear all

有部分同學已經確定分組報告的伙伴及順序囉,
我們將在加退選後的一週,即3月10日星期一公佈確定的分組報告名單,
請還沒有找partner的同學,加緊腳步喔!!

名單(不超過3人)及組別(先報先選)先po上來,
只剩下6位同學
目前有3個組別仍是空白
請同學儘快找伴確定!!!

題目在報告前兩週提出即可.

公告目前已報名的同學及組別:

組別 姓名
---------------------
1
--------------------
2 李怡慧(藝教所)
--------------------

3 韋至恆(美創所)
---------------------
4 張家珩(傳研所)
---------------------
5 陳紹元(藝管所)
許哲禎(劇創所)
---------------------
6 王嘉蔚(藝管所)
侯曉君(藝管所)
---------------------
7 林旻諠(藝管所)
李靜慧(藝管所)
---------------------
8 邱雅貞(藝教所)
周憶璇(建古所)
---------------------
9 鄭安齊(美創所)
莊依琪(美創所)
劉 玗(美創所)
---------------------
10 譚家欣(藝教所)
蔡雅婷(美史所藝評組)
---------------------
11 林士傑 (傳研所)
蔡旭清(傳研所)
陳怡勳(傳研所)
---------------------
12 陳英豪(博管所)
蔡佳育(博管所)
---------------------
13 江尚峰 (科藝所)
杜季全 (科藝所)
劉邦耀 (科藝所)
---------------------
14 黃琬瑄 (科藝所)
王連晟 (科藝所)
---------------------
15 張米利 (管擊所)
吳純瑜 (傳研所)
---------------------
16 牛俊強 科藝所)
葉廷皓 (科藝所)
---------------------
17 楊惠雯 (管擊所)
吳紋綾 (音研所)
---------------------
(The end)

ps: 請同學以文章下方"意見"回覆的方式po文
或e-mail到兩位TA的信箱中
邱筱喬:joann0930@gmail.com
黃靜芳:twkunst@gmail.com

[+/-] 繼續閱讀...

2008年2月23日 星期六

本學期基本參考書目

本書目為與整學期課程內容相關之書籍,課程進行中將依當週主題及同學報告需求,另給予參考書目。

下村作次郎著(1996)。《從文學讀台灣》(邱振瑞譯)。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矢內原中雄著(1999)。《日本帝國主義下之臺灣》(周憲文譯)。台北:海峽學術。

王詩琅譯(1988)。《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篇》。台北:稻鄉。

王乃信譯(2006)。《臺灣社會運動史:文化運動(第1冊)》。台北,海峽學術。

荊子馨(Leo Ching)著(2006)。《成為日本人:殖民地台灣與認同政治》(Becoming "Japanese" Colonial Taiwan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 Formation,鄭力軒譯)。台北市:麥田。(原作2001年出版)

陳培豊(2006)。《同化的同床異夢》。台北市:麥田。

藤井省三著(2004)。《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張季琳譯)。台北市:麥田。

黃英哲(2007)。《「去日本化」「再中國化」—戰後台灣文化重建1945-1947》。台北市:麥田。

謝里法(2007)。《台灣美術運動史》(二版)。台北市:藝術家。

蘇昭英(2000)。《文化論述與文化政策:戰後台灣文化政策轉型的邏輯》。國立藝術學院傳統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Miller, Toby & Yúdice, George著(2006)。《文化政策》(Cultural Policy,蔣淑貞、馮建三譯)。台北市:巨流。

Anderson, Benedict著(1999)。《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Imagined Communities: Reflections on the Origin and Spread of Nationalism,吳叡人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原作1983年出版)

Bourdieu, Pierre著(2001)。《藝術的法則:文學場的生成和結構》(Les règles de l'art : Genèse et structure du champ littéraire,劉暉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原作1998年出版)

Foucault, Michel著(1992)。《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劉北成譯)。台北市:桂冠圖書。

Gellner, Ernest著(2001)。《國族與國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李金梅、黃俊隆譯)。台北市:聯經。

Bocock, Robert著(1991)。《文化霸權》(Hegemony,田心喻譯)。台北市:遠流。

Hobsbawn, Eric著(1997)。《民族與民族主義》(Nations and Nationalism since 1780,李金梅譯)。台北市:麥田。

Jameson, Frederic著(2001)。《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唐小兵譯)。台北:當代雜誌。

Weber, Max著(2005)。《新教倫理和資本主義精神》(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于曉等譯)。台北:左岸文化。

[+/-] 繼續閱讀...

課程評分方式

課堂參與:含每週出席狀況、課堂聽講情況、討論參與程度,40%
★ 注意:無故缺課三次成績即不及格。
平時作業:配合課程內容繳交心得筆記;將依繳交次數與報告內容酌予加分,10%
期中報告:分組口頭報告,20%
每組2~4人,全班分為20組,每週2組上台報告10分鐘,報告形式不拘。
每組從本學期課程中選擇相關主題進行討論研究;請於第4週確定每組成員與報告主題,並與教學助理進行討論。
期末報告:於期末考週(第十八週)繳交5000字以上之書面報告,30%
報告主題從本學期課程中擇一有興趣之主題,進行探討研究;請於第16週確定期末報告撰寫主題方向,並與教師或教學助理進行討論。

[+/-] 繼續閱讀...

2008年2月17日 星期日

文化意識與理論批判 台灣文化分析─教學進度

整學期講座主題

議題一:從不同領域的觀點看「文化的研究」:人類學、文化研究、社會科學、馬克斯主義及批判理論。
議題二:文化與政治、歷史、美學思想的關係及其在不同國家的呈現方式。
議題三:文化在日常生活、意識型態、國家體制及學術思想中的角色。
議題四:有關文化發展現象的不同理論與觀點。
議題五: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問題(啟蒙理性的世界觀、殖民現代性問題、文學與藝術領域、流行文化)
議題六:國府時期國族主義的問題(民族主義的崛起與傳統意識、國族主義的文化戰爭)
議題七:殖民、現代與國族意識的辯證
議題八:文化的傳統與現代之爭
議題九:地方化、去中心化與文化多樣性
議題十:消費社會的文化現象
議題十一: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辯證
議題十二:文化工業vs文化產業
議題十三:媒體文化的政治經濟機制
議題十四:族群、文化與認同
議題十五:文化、公共性與國家

[+/-] 繼續閱讀...

文化意識與理論批判 台灣文化分析-課程簡介

本課程選擇了與台灣歷史及當代文化政治特別有關的一些課題作為理論探討的案例,深度分析這些課題的理論意涵和錯綜複雜的歷史結構關係。

本課程選擇了與台灣歷史及當代文化政治特別有關的一些課題作為理論探討的案例。一方面從歷史脈絡看台灣文化問題,包括日治時期殖民現代性問題;國府時期國族主義的問題;殖民、現代與國族意識的辯證;文化的傳統與現代之爭等。另一方面則從主題來呈現台灣文化在各領域之現象,諸如地方化、去中心化與文化多樣性;消費社會的文化現象;全球化過程中的文化辯證;文化工業vs文化產業;媒體文化的政治經濟機制;族群、文化與認同;文化、公共性與國家等。透過深度分析這些案例,期能使同學理解理論之意涵與錯綜複雜的歷史結構關係;此外也希望透過這些課程提供同學進行更深入的研究,並且能就台灣文化與理論進行討論與思辯。

[+/-]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