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 星期六

第九講 資本主義文化與前衛藝術

資本主義文化與前衛藝術-藝術與生活實踐割離


TA 宜燕

在十五世紀的時候,藝術家的工作室仍是手工藝的場所,並且要接受行會規則的約定,使作品的生產數量是否符合供需平衡,但藝術家的社會地位在十六世紀初有所轉變,因為一方面是領主和侯國,另一方面是富有的城市的興起,自此之後,藝術家不只接受個人委託(宮廷、貴族,舊的委託市場),藝術作品生產與交易的機制改變了,透過中間的收藏者,購買他的畫作再賣到其他的城市(個別作品買賣的新市場、匿名市場)。隨著工業革命與資本主義的壯大,使得資產階級成為主要的藝術消費族群,形成了允許藝術家進行「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的物質基礎。再者,隨著美學在啟蒙現代之下被建構為一個自主的哲學知識領域,藝術生產便脫離社會活動的整體,成為一種高不可攀的知識財產,只有資產階級、上流階級才有接觸藝術的能力。另外,根據班雅明所說,在工業時代後藝術作品靈光的消逝,藝術的價值不再建立於儀式、膜拜的基礎後,開始建立在政治的基礎上,這裡的政治並非我們一般談論社會科學的政治,指的是創作者要向觀眾傳達什麼的工具、意識形態的傳聲筒。總而言之,藝術不再貼近日常生活、不再屬於一般大眾,藝術自主性與資產階級興起是息息相關的,這裡所謂藝術的自主性,不是指作品的內容而言,而是指在資本主義之後藝術與大眾日常生活脫鉤的情況。

而這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追求某種純粹的美的理念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幸福的渴望,另一方面,也粉飾了真實世界中的種種不義與苦難;這便是資產階級社會中藝術的矛盾性,投射出一個良好的秩序形象,好掩蓋現實社會的缺陷與不公,讓社會處於一種和協的表象。例如在唯美主義作品中,作品和生活實踐脫節已成為作品的主要內容。換言之,美是一種中介,資產階級社會用藝術表達了理想,又同時隱藏了事實,而「前衛主義」便是面對資產階級時代不斷成長的藝術自主化所展開的全面抗議運動,否定藝術自成體制而與人的生活實踐不相干的情形,前衛者要求藝術再度成為實用的,這裡不是指作品內容的層次是實用的或具社會意義的。

但是前衛主義最後還是失敗了,根據Peter Burger在《前衛藝術理論》中的看法,其中纏雜交錯了三個時刻:一是,歷史勢必使藝術超越生活實踐,既源自藝術邏輯的發展(唯美主義問題),也是由於資產階級社會的急速發展結果(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該社會危機的體現);二是,現有社會條件下實現計畫的窒礙難行;三是,體制的頑強抵抗。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前衛」代表的也是片斷的時間、與過去傳統的斷裂,和現代性不斷向前狂奔的概念是一樣的,作為「前衛」,一旦複製了和過去相同的風格就不再前衛,或是當杜象的創作形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美術館中,那就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樣,當前衛藝術的作品失去批判的態度,成為主流資本主義、美術館所接納的對象後,它就站不住腳了。那麼,前衛主義的失敗,在現代性的發展中,包含了什麼涵義呢?又留下什麼影響呢?

-- 書單 --
Perter Burger,《前衛藝術理論》,時報。
Perter Burger,《後資本主義的造形藝術》。
Renato Poggioli,《前衛藝術的理論》,遠流。
鄭涌著,《馬克思美學思想論集》。


23 意見:

匿名 提到...

就現代人而言藝術品究竟有著什麼樣的涵義應該有許多的見解,創造藝術品的仁和欣賞藝術品的人以及中間商,三個角色都顯示著一個藝術品存在世上的價值,藝術性的物品不再是稀有的,如今大眾都在追求藝術性的東西,這個藝術對每個人的價值觀也產生了許多的變化,身為創造一個新藝術人的角度,他發揮的作用是創造它以及以自己的方向創造一個新的藝術觀,但是一當他變成一個社會上的利潤物品,一個在資本主義下為了產生利益而製造出的藝術品。過去的藝術,是出自於內心的渴望,以及隨著世代的變化而慢慢醞釀出的藝術產物,如今的演化變成了一個利潤上的藝術品,這是”為藝術而創造藝術”呢?還是”為利益而創造藝術”?就藝術的價值層面來看,一個是用金錢無法來衡量的另一個卻依著某些途徑而設置了一個價位,這樣的藝術價值在於哪裡?
By 19612004

匿名 提到...

雖然重點是前衛藝術,但藉由班雅明書寫波特萊爾,卻讓我不由得把焦點擺在這因失語症而死的法國詩人身上,因為他是除了里爾克外,我最喜歡的詩人之一。

由惡之華來看,就知道波特萊爾很勇於表達自己的藝術,甚至不惜挑戰當時的社會價值觀,或許這個比喻不恰當,但是就像是伽利略對天動地動的堅持一樣,波特萊爾也是在表達自己所信奉的真理,被刪除的六首詩,是否也算是一種對當時來說的前衛藝術呢?

「而這種為藝術而藝術的創作,追求某種純粹的美的理念形式,一方面反映了幸福的渴望,另一方面,也粉飾了真實世界中的種種不義與苦難」
然而我認為波特萊爾卻不算是介於兩者,他的創作嚴格來說根本是為了自己,這沒有什麼對錯,就我個人的認知而言,不論是哪種,他們都的確是「為了藝術而創作」。

另外,意識飄到現在在讀的尼采的悲劇的起源,裡頭我記得老師說,是在講美術與音樂的比較〈抱歉最近在忙評鑑所以沒時間仔細看以及看完〉,阿波羅代表的是美術而酒神戴奧尼斯是代表音樂,其實我有點迷惑,的確,戴奧尼斯跟音樂的淵源非淺,然而阿波羅不但是日神,更掌管了音樂及醫學,不知道尼采的這種安排有什麼用意?

另一點讓我覺得有趣的是〈對不起,話題離課程越來越遠〉就像尼采這樣的思想家,在他的察拉圖是特拉如是說中,不斷表示上帝已死的觀念,但是在諸多創作中,他卻一在提到希臘神祇,不能理解尼采究竟是反對神祇的存再還是反對基督教或者只是單純的抗議一神教呢?總覺得,即使是反對宗教的思想、文學家,依然是相信或者是以希臘神祇〈尤其是九位繆思〉為靈感或者書寫對象,是否他們將文學以及神學劃分的相當鮮明呢?



Ps:其實我很想完全就課程大綱來書寫,只是我真的太容易著眼在某些人物、詞彙,另外,因為近期忙著趕評鑑〈其實現在依然欠兩張作品〉,所以在心得上十分雜亂無章法,還請見諒。

匿名 提到...

在19世紀中的美術工藝運動當中,曾主張著藝術與社會狀態不應該被分離,但在資本主義的體系下,擁有大量資本的權利者,坐擁生產工具,大量製造迎合大眾口味的膚淺大眾文化,正也是因為如此而扼殺了藝術真正的價值與意義。
而資本主義文化體制下的藝術,除了早已行成的標準化及假個人化的方式,也正破壞藝術文化的自主性,使得藝術不再是真正的藝術,而是淪為商業化產品。我想,這也正是為什麼前衛主義最後會失敗的原因,正因過度創新的風格,加上流於形式化,漸漸的也演變為譁眾取寵,而大部分的藝術形式,也被文化工業所網羅操控,甚至是貼上了相同的標籤,這正符合阿多諾所認為,真正的藝術必定與群眾的需要和規定官方文化的國家政權機器發生衝突,這也是為何在現今社會,少有全職的藝術家,不再有真正熱情為藝術奉獻的人了!我想阿多諾之所以反對現代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並不是完全無道理的,也因為這樣,藝術與生活實踐的部分,也漸行漸遠。

匿名 提到...

19621023
這堂課,越上越有一種感覺,感覺很多討論在這堂課裡都再屁話連篇,自相矛盾,每個字、詞、符號既然都以是無限能指與所指,在這麼多能指與所指裡,人們是很難做出一套統整的,所有一切都只是自欺欺人,這個世界就是這樣嗎?只要你掰得出一套自以為的道理,搞出一堆自以為的能指就能將人引入自己可能也不明所以的所指,也不知道自己打出來的事不是有所自相矛盾的地方,批判!讀再多也沒用,「一本書十年功」哪那麼容易一次吸收讀懂,我們真正需要培養的事說出來,(我就沒種說我懂得批判)觀念!不是自以為讀懂,在家打出幾百幾千個字要個表面功夫就有意義的,(更何況也許大家也根本無暇去細細品味自己的言論,更遑論改善或修正什麼概念)時間不足,要如何在短時間內交給大家一套實用而有料的觀念,如何導引大家,固然難,然而這樣繼續下去也只會形成空談、玄學,我不是什麼人,無法提出什麼有效的提案,但是,實在是叫人有點看不下去;說前衛主義以死,那前衛主義又是誰定的,面對資產階級時代不斷成長的藝術自主化所展開的全面抗議運動,否定人在生活實踐中不相干的情形,如果這是前衛主義,那我正秉持著前衛主義精神行事,沒有任何一種東西會真正死亡,哪怕是一下子,一絲想法,曾經與他不謀而合,那他,即便存在!任何主義都得具有社會意義才稱作主義嗎?我不知道。實用的定義又是什麼?主義可以吃嗎?如何判別每個論點的正確與否?在每個書刊裡尋找矛盾點然後將它們一並提出來互相推翻再一一檢驗?然後呢?就會有新的所指?還是在自以為是已出現新所指的當下卻不知道在指頭邊書架上左邊數來第一本的書名就是自己的結論?最終?步入後塵。老師曾提過,向跳舞時代一搬將過去時間片段炒作於現代便是一種「前衛」的表現,從此傳統、過去的時間點的翻新成了一種「前衛」,而TA筆記裡卻說「一旦複製了和過去相同的風格就不再前衛,或是當杜象的創作形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美術館中,那就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樣,當前衛藝術的作品失去批判的態度,成為主流資本主義、美術館所接納的對象後,它就站不住腳了」?然而我卻不以為然,如果是這樣,意思是總有一天,大家都會穿著美國的粗麻袋當內褲兼外褲然後大搖大擺的走在街上,不為人側目?每個人也都會把那段曾經被分割的歷史給遺忘?而從此現代性將不存在?

匿名 提到...

前衛藝術反對以前的藝術,因為以前的藝術與世界脫節,不能真正呈現世界的形貌。以前的藝術太過美好,粉飾了人類生活中的困惑、焦慮、痛苦、急躁與不安定。所以前衛藝術希望以不同的角度去批判、去展現真正的「世界」。想要忠實的呈現有關現代人的一切。

但我有兩個問題:第一。之前老師曾經說過,其實我們是活在人類自己編織出來的意義之網中。我們給萬物名字,但太過被名字所控制,結果是我們其實根本不知道世界真正存在與否。就像不同的人看同一個世界會看到不同的風貌,一個能指,經過不同的人的理解,會產生不同的所指。那麼,前衛藝術家們試圖表現真實世界,想要揭露最真(或可說最黑暗)的一面,但在同時,他們又怎能確定每個人都能瞭解他們真正表達的意思?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是一種新的能指,而不同的人來解釋看到的又是完全不同的東西,他們想批判的主題,能夠真正的傳達到每個人心中嗎?

第二:前衛藝術畢竟是藝術的一種。而最初的藝術:音樂、繪畫、舞蹈等,本來就是出自於最初的人類生活中。前衛藝術雖然是想傳達生活中的一面__不一定是美好的一面__但當它走到極端太過於意象化、當它的面貌已經不被大眾所了解時,那豈不是太過於孤芳自賞、反而與生活脫節而失去了本來的意義嗎?又或者,當前衛藝術被大眾所接受所讚美時,它是不是又會成為另一種主流,流於另一種庸俗,而失去了它本來批判與檢討的意義?因此我覺得前衛藝術本身是充滿著矛盾的。

匿名 提到...

我覺得就藝術而言應該是自由不受侷限的,就現代一樣,每個人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見解,用自我拿手的方式去表現。
在15世紀的藝術家所做的的藝術品都是是受到規範的,還有數量的限制,這樣的時代,都使的藝術家無法真正畫出自我內心的情感,那作品是沒有感情的,沒有生命的,這很可悲的。
在這種體制之下,我本身認為那些藝術品是沒有價值的,根本不值得去收藏,可是到了現代,雖然我們擁有自我思想,不被周遭環境約束,可是有一點是令人難以理解的,我們平常所說的藝術品,是被扭曲的,在這個市場上是無法有一個定義存在的,有些畫老實說真的事沒那個價值可是卻因作者的關係卻能開出很驚人的價錢,就像名牌一樣,一個很簡單很醜陋的設計,卻能賣出高價位,這是一樣的道理。
這真的是太愚蠢了,現代的許多人的眼睛和素養是這麼的膚淺,難道真的只能都看到表面嗎?這事對我們其他有實力的藝術家是很不尊重的,這是現在這會上在藝術市場上的詬病。如果繼續下去,那所謂的藝術還需要存在嗎?
By 19621024

匿名 提到...

藝術的自主性?這令人感覺滿新鮮的。不屬於大眾的藝術似乎已喪失了原有的自主,受限於資本主義,在現實與藝術的理念下矛盾而虛幻,當藝術與日常生活脫節,反映出理想性、批判與怨懟、甚至於憧憬的心聲,前衛藝術意圖打破這樣的不實際與冷漠。然而,過分的形式化與礙於制度的限制抗衡,前衛藝術失去了本身應有的實用意義,彷彿被困窒而漸漸消散迷失。
其實我認為這相當叫人不解,難道藝術這樣不實又衝突嗎?不斷一而再、再而三推出創新,原是一份用心的意念,也許起頭的新穎和突兀是爭執、膽識的,不能立即接受與逐漸流向老套一再重複,這樣兩極的模式竟每每浮現發生,界定點就在一念之間翻覆,不安及慌亂遠小於感嘆默然。
價值的衡量難道如此矛盾?自主的形勢看來是不是也是種趨勢與無奈呢?引導人在虛實中漫漫尋求。

匿名 提到...

如果以一種很單純的藝術眼光來看,不管今天創作者是以什麼樣的角度來創作自己的作品,是以利益?是沒有目標?或是自己爽,這都不也是一種最單純的創作,今天大家要來規範及分類說,藝術家是以甚麼樣的角度創作,或是說大眾以某些偏激的角度來批評,對大家尤其是創作者是很不公平的.
就像我常常會皺著眉頭問美術系的哥哥或音樂系上的同學說:你們做這些一團團沒有寫實形狀的東西或音樂大家看的懂嗎?有時他們會說"不知道"以一種理性的角度來看的話,
我會說這是甚麼東西阿?看不懂啦~~
但是以"藝術"角度再加一些想像力,我似乎可以看出或聽出幾分前衛藝術的陰影.但我常在想他們是以甚麼靈感在創作?是老師要求他們這麼做還是這個社會已容不下古典正統的藝術品?亦或是說大家有種膽小的心態,不想跟過去偉大的創作者做比較(上系上的課時老師自己提到的)
我不太懂很多前衛的東西就赤裸裸擺在眼前,有些人可以大肆暢談他們對這些前衛"看不懂"的作品如此津津樂道,其實我覺得藝術這種很主觀的東西,不一定要迎合很多大眾的喜好,我自己就不太能接受太現代化的作品,但為了生存大基把自己投身在跟著社會的流向,這是為甚麼很多藝術家不想同流合污,到最後都會窮困潦倒,因為悲觀的說藝術交易還不是為了養家活口嗎?已經不一定是創作者對社會紓發自己的想法了

但樂觀的想,藝術是個人的,你不懂?找別人去吧!還會有人欣賞我的!不一定要種出一種規範來說這麼做對不對
19411021

匿名 提到...

為藝術而藝術是在理所當然不過的,藝術家走在自己的想法上,一旦脫離舊有機之,藝術的呈現便不再受限,前衛藝術於我便有這種我對你或對大眾一種有別於傳統的概念,且顯然這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如果我們把前衛藝術定位在那個片斷的時間裡,它的失敗自然是不難理解,當前衛不再前衛自然是了無新意而激不起更多的火花。然而前衛藝術的精神多少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源自對這個社會的想像還有生活的各種面向,這促成我們現在以許多不同的藝術手法表達我們對社會對自身週遭事物的體認,不同的只是稱謂變了,流派變了,而都變的小了,前衛藝術也許就是一個大方向的趨勢,我們吸收其內在精神,經轉化以另外的形象達到所要表達的觀念。侷限在名稱裡面,什麼也沒有得到,只會更加鑽牛角尖的企圖給一個完整的解釋,但藝術要說簡單也是簡單,彈性何其大,一個發想就有造就偉大藝術的可能!

匿名 提到...

提起前衛藝術,給人一種大膽激進的感覺,而前衛藝術的確也在歷史上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這個崛起於十九世紀末的產物,不斷挑戰資產階級意識和西方古典唯美藝術形式。
藝術家要生存必需靠自己的藝術品,而藝術品需要靠買家,需要推銷,需要特別(或是創新),當藝術逐漸流於商業化與形式化,那麼藝術家們究竟是要流於形式還是忠於自己?難道他們要為了這社會而膚淺的娛樂大眾?還是他們要勒緊褲袋將自己奉獻給藝術?而難道不懂得欣賞藝術是社會大眾的錯?亦或是不懂得將藝術作的平易近人是藝術創作者的錯?這些前衛藝術者的創新,究竟是因為自己的想法,還是為了創新而創新?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前衛藝術的失敗固然有他的原因,但我們這些藝術人,是希望更多人來了解我們吧!那麼,我們就該不斷的反省並找出一條合適的路,更何況,我們還得面對時下的盜版、盜印,應該做出怎樣的反制行動來保住我們的藝術與我們的工作,是我們該開始思索的問題。

By 19611010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藝術與實用性的結合,就像是現代的設計,以前上課的時候,系上老師同時任教於本校和另一設計學校,他曾說,藝術的層次比設計還高的多,因為藝術是精神性的,而設計難免與利益拖不了關係,因為設計便是為了需求而存在,然而就連唸美術系的自己,往往也會陷入看不懂其他人作品的窘境,老師也曾跟我說過.,一個人的作品就一每個人遭遇和觀點切入角度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感受,若是一樣作品每個人觀後都是一樣的感想,那麼這作品勢必是不夠好,我的解讀是作品本身可能失去了一些令人想像的空間與趣味性!所以也就不再探求"懂不懂"這問題.而是想辦法去感受.大一的時候上過藝術的起源,說法多種有「遊戲說」、「巫術說」、「模仿說」…藝術有時候為反映社會,有時卻是無目的的,像遊戲一般,遊戲不是為達到某種目的的手段,乃為遊戲而遊戲,及遊戲的本身便是目的;藝術亦然,創作藝術時,不是為達到某種目的的,乃為藝術而藝術,及藝術的本身便為目的。TA所提到的前衛藝術者「要求藝術再度成為實用的」我想也就是等同於現代的設計吧!

19521037

匿名 提到...

19621034

說到藝術的創作,由於最近剛好遇到評鑑的關係,而特別讓我有感而發。雖然回覆的文與主題不相干,不過這些都是我最近的心得。

大一剛進來的我,對於創作,還有些微做畫方法是處於制式化的形式來創作,而對於抽象表現之類的作品特別苦手。常常會不經意的過度以語言來解釋我的作品,原本該以畫面來呈現的東西卻沒表現出來。還有,老師常常會希望我們要明確的知道自己在畫什麼、想要表達什麼(這時腦內閃過能指、所指與再現...)而且,自己在畫某些東西代表某些感覺時,別人並不一定感受會與自己相同,這往往會造成我創作上的困擾難與顧慮。

今天評鑑過某些作品後,算是突破了一個困境了吧,因為我算是稍為找到一個方向可去努力了。我的心得大致上就這樣吧。

PS.我的信箱最近怪怪的,都打不開(網頁當機),晚了幾天PO文,真抱歉。

Unknown 提到...

自主性有時會被認為是實驗性,當作品的實驗性累積到一定的創作思維,就會變得成熟而有系統,而很多時一件作品的成功會讓創作者步上自我覆制的道路,重覆的命題與內容只是讓創作者不斷去肯定同一個主題,這種循環的強調在呈現上顯得統一而連貫,但是站在藝術創作的本質而論,創作己經不存在了,剩餘的只是僵化的行進過程。
前衞似乎是一條不能停歇的道路,它的難度在於不斷更新而同時維持一個它所要針對的思想體系,所以不斷的重整,突破,重整,突破,正是創作要保持前衞的難處,而這種要求亦是它甚為嚴格的地方,既然它是這樣的具針對性和時限性,對一般的觀者來說它必然是陌生的,它也一定是小眾的,無關乎它應該屬於大眾還是小眾,它的特性就是如此,不論藝術家還是觀眾如果不能承受這個自己革自己的命的遊戲就只好作罷了,接受與革新這輛雙頭馬車需要同時並進互相激蕩,要麼就失控,要麼就停下來,有趣的是我們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對自己和作品提問及修正。
by 19521059

匿名 提到...
網誌管理員已經移除這則留言。
匿名 提到...

資本主義的產生導致藝術家能為藝術而藝術創作,但是又因為唯美主義的產生
,追求著畫面唯美,而掩蓋了真實的世界的不完美,是因為要迎合大眾的需要
,資本主義下的繪畫是被限制住的,而前衛藝術的出現是對唯美主義以及資本主義的反動,不贊成藝術是有規律,就完全一定是如此,當然前衛真的是暫時的,常常都是一個浪潮一個浪潮過去,好像也沒留下什麼,反而時常讓人搞不清定義是在哪裡,前衛一但又重複以前的東西,那這樣算是創新嗎?
不過前衛藝術之所以短暫、困難的原因也就是這樣吧!我認為前衛藝術的失敗就是他的成功,靠著一直省視自己的作品,不斷的求新求變,不斷的淘汰換新,中間的過程是花了多多的心思和努力,前衛藝術勢必是有他存在的重要性。

19621043

匿名 提到...

19621048
最近读到一篇有关《幼儿审美欣赏的出现》的文章,内容显示,2-3岁的儿童在成年人的教导下,学会对花朵直呼“漂亮”,但奇怪的事,为什么之后再没有人指导的情况下,他们竟会在见到太阳升起或之类的事物高喊“好漂亮”,而不会对着成堆的垃圾有这种反应呢??我想这可能是因为颜色或先调整皆为他们带来舒服的视觉效果的关系吧。再继续往下看,果然有份实验报告显示,有二队线条明显,颜色艳丽的事物较为认同。书中一道,若用衣服简单且色彩鲜明与诸种形式美的黑白色彩相片相比较,他们多数会选择前者,而在承认的世界中,受教育越高的则多会选择后者。
看了这个试验,我觉得幼儿对美德的反应是最直接的。随着年龄的成长,因受到外界的种种影响,对美的直觉会渐渐丧失,有的人更可悲的为了迎合某因素而硬生生地将自己对美的直觉视而不见。当然,我这样说也许太主观了,人们丧失了那种只觉或许是因为某一事物促碰了其心中某处的感觉神经,也就是该事物也许与他先前所接触过的某件美好回忆有关系,在视觉或感觉达到舒服的状态下和自然的就会舍弃直觉。

匿名 提到...

藝術其實沒有那麼不平易近人,只要有觀察的眼睛,生活中的藝術唾手可得˙俯拾皆是。但是我覺得,藝術雖然隨處可見,能帶給人們最大的感動還有還是由藝術家們所創造出的作品。藝術沒有什麼需不需要被認可的,但藝術一定具有它身為藝術的一種厚度,並不是看起來像藝術的東西就是藝術,那樣是很禁不考驗的,而且是會令人覺得噁心的。
而且,藝術家所創造出來的藝術內容˙型式˙觀念.........,隨著環境˙情勢等等的變化而不同而創新,或許有些時代的風格有重覆性,但這也是一個很順其自然˙很美妙的現象,也許是偶然˙也許是必然中產生的,所以,對著未來所發生的變化,用不著猜測或想像什麼,該發生的事情必然會發生,偶然的碰撞會激發出不一樣的火花,所以要記得去期待! 19621026

匿名 提到...

----藝術與現實生活割離......
資本主義文化與前衛藝術間的吞噬關係,展示著西方藝術史在創新與反動上的重視,當出現如Damien Hirst這樣的藝術家時,他們的食物鏈就不再那樣穩固了。而當代的另一個問題似乎覆蓋了藝術與現實的關係-----虛擬全面覆蓋了真實。 " 擬像物從來就不遮蓋真實,相反地倒是真實掩蓋了從來就沒有什麼真實這一事實。.........擬像物就是現實。" 在藝術活動與現實生活的關係之上,現實與現實間也在瓦解之中,在 "波斯灣戰爭不存在" 以後的十多年,青少年間出現了戒斷虛擬網路症候群的 "回歸現實夏令營"..... 不久以後或許我們不時需觸摸身邊的人事物以作多重確定......。問題以新的形式眼花撩亂的出現,我們的眼球震盪著。
19321010

匿名 提到...

19621001
_____感覺上在現代這個世紀裡,沒有一個人不想紅、沒有一個人不想賺大錢的,久而久之,藝術也不再是為藝術而創作了,它淪為一種商品,連帶藝術創作者本身也不得不投身於這種世俗的洪流之中,同時也粉飾了真實世界中的種種不義與苦難於畫中。藝術也淪為一種只有高知識水準的人才能接觸欣賞的資本商品,這是資本主義中的公利性思想的催化還是單純的應合大眾所需?

_____是否一張畫只要滲入商業性質的買賣之中就不再是藝術而成為一種商品?其實我常常覺得這樣的觀念很矛盾,怎麼說呢?以現實觀點來看,藝術家也是要生活的(笑),所以他們必須努力再努力,直到他們的作品獲得肯定並且有欣賞的資助人願意資助他創作;但有的時候,若是自己的努力不被肯定,非得配合世俗的口味才能生存的話怎麼辦?這個時候的藝術可能無法在為藝術而創作了。其實若要一個社會的藝術創作普及或是達到最高點,那這個社會的經濟水準必須是具備一定水準的,藝術家們唯有這樣才能夠盡情的發揮理想創作藝術作品。(這是我的想法啦~ 也有很多藝術家是堅持己念在艱苦的狀況下創作的,但我想表達的是在這種無外在因子干擾下的藝術創作,想必才是真正的創作! 不含任何商業性質或是雜念的藝術創作!)哈哈..這是我的想法啦…希望不會扯太遠。

p.s. TA 不好意思! 我有問題想請問,第九講若是以日期來算的話是11/7號的,也就是在11/25號第三次po文的範圍之內(11/7、11/14、11/21),但是第九講在我們第二次po文時就已經貼了,很多同學都把第九講當作是第2次的範圍來po文,其實我也搞不太清楚為什麼第九講先貼了,但是我是把第九講當成第三次po文的範圍,而最新的一次有就是第十講ta們還沒有po文,很多同學因為第九講po過了所以接下來不知道該怎麼po文,所以我想請ta們把第九講的限制放寬,當作是第2次獲第3次的po範圍。不好意思…我打的可能有點混亂…希望ta看的懂我在說什麼XDD…

匿名 提到...

「一旦複製了和過去相同的風格就不再前衛,或是當杜象的創作形式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在美術館中,那就像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一樣。」
然而這種彷彿「傳承」式的戲碼卻一再上演,我曾經就問過自己,是否就是因為前人太過偉大,而我們也頂多只能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嗎?
一個流派終結,被另一個流派取代,而後人又會跳進這個新的框架不行變通,然後這個新的流派又將死亡,雖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然而覆在沙岸上的,仍然比流通的活水快。
前衛藝術與其說是一個範疇更不如說是一個時間性措辭,它的時效性可以短可以長,然而再這資訊日漸發達的時代,前衛藝術所掌控的時間是短縮的驚人。
雖然說因為資本主義的影響,讓藝術與所謂的實用性慢慢相互結合,讓藝術不再只為了藝術,但是,這麼作又有錯嗎?如果一件藝術品依然有它固有的存在價值,甚至可以說是創作者的熱情、理念,這樣藝術品難道就不能與古典時代的純藝術以同樣觀點批判?若非如此,這樣的藝術觀也太狹隘。



ps:另外對於尼采使用酒神與日神的例子,經過TA討論我總算明白了。

By 19621019

匿名 提到...

感覺就是夢想與現實永遠無法平衡。我們為藝術渴望著,同時也失落著。藝術與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或分的意義。當古代西方藝術在宗教主導社會的時代裡,藝術家以宗教作為創作題材,藝術除的純粹的美感欣賞之外,其所展現的內容大多屬於美學上正向的引導,藝術背附著道德、教化的意義。但到了現在,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社會,越來越難控制出一個特定的形狀。同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卻可以產生兩種或是兩種以上非常不同的文化。而藝術家與群眾的交通管道也漸漸有了阻隔(high
level and law level 的差異所造成),藝術家們漸漸以雕細琢的技巧來呈現創作,而少了所謂風格於派別;但藝術創作主要在於求新求變,便會誕生新的樣貌。總之,藝術大學的我們這些學生,要走的路還很長呢‧‧‧能懂我們的是幸運,不懂得我只覺得婉惜。

匿名 提到...

19311029 音四 吳孟純
感覺就是夢想與現實永遠無法平衡。我們為藝術渴望著,同時也失落著。藝術與文化的發展有著不可或分的意義。當古代西方藝術在宗教主導社會的時代裡,藝術家以宗教作為創作題材,藝術除的純粹的美感欣賞之外,其所展現的內容大多屬於美學上正向的引導,藝術背附著道德、教化的意義。但到了現在,一個正在發展中的社會,越來越難控制出一個特定的形狀。同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卻可以產生兩種或是兩種以上非常不同的文化。而藝術家與群眾的交通管道也漸漸有了阻隔(high
level and law level 的差異所造成),藝術家們漸漸以雕細琢的技巧來呈現創作,而少了所謂風格於派別;但藝術創作主要在於求新求變,便會誕生新的樣貌。總之,藝術大學的我們這些學生,要走的路還很長呢‧‧‧能懂我們的是幸運,不懂得我只覺得婉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