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29日 星期四

第十講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興起

TA 宜燕


老師首先釐清了兩個現代很重要的理論家Marx馬克思與Max Weber韋伯,前者是馬克思主義,探討生產技術、生產方式;後者是講現代化、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理想形式(Ideal Type)、官僚型支配(Bureaucracy),然而韋伯對於資本主義的批判性沒有馬克思那樣的激烈,反而在建構現代性的理論貢獻很大。

在韋伯的《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這本書中,所謂的新教的思想裡面,Calling上帝的呼喚=職業,這是很迷信、很不理性的,把所有事情推給上帝,人是沒有自主性的,換句話說,我們都不滿我們現實的世界,覺得人是有罪的錯誤的。

上帝(超我的力量) ----善德美
王陽明講”良知”
尼采”超人”

↑人自己沒有能力把自己變成好的,無法靠自己的能力脫罪
思(有罪之生,罪)identity-1←→(良知、善)文化、學習identity-2


身(肉體的)
今天在談美學、藝術,是把它當作有自主性來看,產生自主性跟資本主義、理性、啟蒙的發展都有關係,宗教信仰者花了很多苦心,要把id-1進化成id-2,追求一個更美的更良善的自己,追求一個美的讓人不敢正視的層次階段,上帝要把你帶到一個更美的境界廣義的來說,美學跟哲學其實是一樣的。

中國的信仰裡,神明是為我所用的,工具性的,沒有一個絕對的神,有所求於神才去拜。現實的人是不聽任何超自然的力量,就人類學來說,中國人最崇拜的實際上是祖先。然而,西方的上帝信仰是絕對的,西方到法院作證或審判便要摸著聖經對上帝說實話,因此西方上帝是超級有力量的,中國人就像是脫韁野馬一樣,不信神、孫中山、國旗,西方人就把社會國家託付在上帝信仰上,並且是在服侍榮耀上帝,兢兢業業的,所以,新教倫理=清教,嚴以律己的,對自己要求很嚴,在現實世界在生活世界裡修行,因此在清教徒的境界裡,所有事情都被超自然信仰限制住,盡量的克制、沒有慾望,這樣的想法於是每個人都會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即使是服務生的工作,要做到滿意才能得救,不會因為職業的貴賤而得救的比較快或比較慢,始終不曉得上帝滿意不滿意。現在所謂的企業精神,其實就是當時的信徒,很認真的工作-賺錢,賺錢本身就是一個職業,但是賺錢不能去享受,只是為了證明自己能把事情做好(企業家精神,不能享受,只是賺錢),現代主義、現代性是來自一個宗教信仰,看起來是非理性的,最後卻激發出一個極度理性的精神,都是來自清教徒、新教倫理、對於上帝無法抗拒的命令。

++++++++++++++++++++++++++++
*第十一講 TA帶領小組討論
++++++++++++++++++++++++++++

11 意見:

匿名 提到...

老師在這個單元中,概括性的介紹兩位理論家及他們所提出的理論,使我印象深刻的是老師用信仰來解剖台灣和西方社會,雖然這次理論淺而易懂,但所分析的過程和結果,都讓我覺得新鮮且驚奇。台灣的祭拜祖先和地方信仰是建立在以自我為中心,而西方的基督教信仰是把神當為主權支配者。使我印象深刻的是,去廟中祈求的台灣人,最常有的是「交換條件」,「使我完成…,我就打一尊神像或演戲給你看」;但在基督教信仰的西方國家,是遵循神的命令,清教徒更是遵照聖經所描述的指示過生活;神有無主權,兩種思想,也就促使兩種民族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台灣人是的主權在人,一件事的沒完成,會覺得「嘸保庇」,但西方社會的主權在神,沒有商量的餘地,所以做每件事都會盡心盡力的完成。西方社會也因著抱持著這種「清教徒」精神,這種根基的精神也造就了資本主義、現代化發展。
因著上課老師說到清教徒,我就上網尋找到底什麼是清教徒。進而找到一些資料,最近英國有一個「新清教徒」的團體,他們主要是拒絕消費主義,共同的特徵就是:不抽菸、不喝酒、不買明牌、不坐飛機、不使用信用卡;從此事件又可證明每種主義走到一種極度,另一種極度又會隨之而起。應該持孔子的中庸思想,過與不及都不好。(批評了東方信仰的缺點,最後頌讚中華傑出古人的思想,才能又符合中庸)

匿名 提到...

老師提到現代性的觀點是有計畫進行的,就是知道下一部要做什麼之明確方向投射能力與有能力去執行、有辦法控制,而朝向目標,成就一個體系的演進。在這過程中我也發現與創作的觀念有些相似之處,使創作成為當代的面向與多元性發展正是不斷灌輸此觀念的過程與結果。但創新的過程中也難免有正反面的影響,回到歷史上日治時期,在民族意義上是被殖民主義的壓榨,但就啟蒙主義思想來說又是個現代性的呈現。現代性正性的進步與韋伯的官僚體制與新教倫理所探討相似。我也可以在老一輩人的口中得知,其實不難發現他們仍喜歡日本統治時期的治安與現代化的一些措施,反到唾棄後來的國族主義與後現代的一些較激進的改革與需求。我想正是因為日本殖民者懂的施行當下最合適的殖民現代性,讓台灣產生一個現代多元性的轉捩點,不管是衛生、行政、經濟、教育等等的組織,文化意向的改善,讓被殖民的台灣人仍可以明顯發現當時日本帝國為台灣帶來的現代化新契機。也怪不得台灣開始出現教育的普及化與廣為人知的文化藝術工作者,有為的行政工作者,為這塊土地植入了許多生機。
19621016

匿名 提到...

____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也就是商品敗物教主義;的確是如老師所說的,我們的生活或是週遭事物,不知不覺的就被商品殖民化了。好比我們有一天不能不刷牙、我沒有一天不能不用電腦…等。我聽到這裡的時候心裡深深的引起共鳴! 的確是這樣耶!自從有了商品之後,我們就會去崇拜它;就像是有了各種名牌包包後,總是有人像是著魔似的花了一大錢就為了買一個包包。我想自己也是不知不覺身陷商品敗物教的漩渦中,因為每次只要有新的漫畫出版我都會想要去買下來(哈哈…什麼跟什麼呀XD)。但其實回想一下,這些東西並不是我們身活中所必須的。只是我們往往都想要擁有它們,看別人擁有自己也會想要擁有罷了。
____現代也有很多方面的事物都被商品化了,藝術就是一種。其實我現在還是有點搞不太清楚所謂的藝術到底是什麼?(雖然自己是美術系的..orz)每個人都想要賺錢又希望自己的繪畫是忠於自己的意志的。但是有時候為了因應現實問題及市場所需,根本沒有辦法表現自己想畫的東西;當然自己的作品能被當成像是敗物教那些收藏家所賞識的商品之一也算是不錯的一件事。我認為現在一些能夠這樣堅持己念又苦撐過來的當代藝術家真的是很不簡單。

匿名 提到...

觀賞此部落格留言真是深夜莫大的趣味。

匿名 提到...

從這堂課,我接觸到了韋伯的新教倫理,讀韋伯的《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時有一種叛經離道的味道,卻也透過課程知道了在韋伯看來,新教在客觀上為證明世俗活動具有道德意義起了作用,導致和促進了資本主義精神的萌芽和發展。為了進一步考察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的關係,韋伯還分析了新教的其他分支,特別是加爾文教的禁欲主義倫理。 而在加爾文教裡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它的命定說,它宣稱,一個人在他出生前就已被上帝判決了他的來世命運。而且,作為塵世中的人,他無法獲得對上帝這種判決的瞭解,因為採取任何世俗的手段都無法窺知天意,這跟喀爾文的宗教思想預選說很像,他也分析過喀爾文當初所宣揚「上帝預選說」產生了心理上結果而非邏輯結果,由韋伯的思想可推知命運預定信仰並非喀爾文教派所獨有。

匿名 提到...

在這講中新教理論一辭讓我感到特別有興趣,因為第一次知道了新教理論的意思所以也特別意外自己身處的世界是一個不夠嚴謹以及不夠有力的區塊。但我這麼說也不是說這樣的東方世界是不好的,或是要斥責東方不夠嚴謹的態度,只是在現代性的體制下,被管理化的體制變得使人們要有嚴謹的態度去面對任何事務,以成為人們要追求的標準,同樣地,在這樣的世紀中,西方的新教理論被視為一個精神追求的基本元素。相對於此的東方世界,以人為本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變得利益化。
而西方的傳統基督教有著嚴謹的教義,認為財富的累積與肉體的享樂,將會使道德精神層次墮落,遠離上帝的教誨。馬太福音6章24節裡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瑪門。」(瑪門就是金錢的意思)
意指,一個人只能信奉上帝一人,聽命於上帝的指令,其外的外在物慾皆不可為,此亦可視為新教對於上帝的威嚴所在。
19612004

匿名 提到...

老師所說的拜物,或拜金.我覺得感覺比較像一體兩面,這個名詞的出現是不是因為現在對物品對金錢的慾望越來越高,沒有這一類的東西是不是就無法滿足心靈的缺塊?感覺這像是件壞事
在宗教層面,中國是多神教,我們該如何和西洋的一神制來做好壞的比較?假釋說我們只信一種神,我們也可以摸著某部經典來發式或做膜拜,而在國外只有信上帝得生那這樣豈不不是太偏頗,我覺得不管信甚麼都沒有對錯,就像藝術沒有對錯沒有貴賤,做我們想做的,信我們所相信的,只要不妨礙到別人啟不都是好事?

===================================
我喜歡和助教的小組討論
感覺比較明瞭,比較知道到底老師想說甚麼!
哈哈哈哈

19411021

匿名 提到...

____還記得以前的老師告我說西方人是非常理性的,而東方人則是感性。我覺得偉伯認為西方之所以能夠發展資本主義是在於他們的社會特有的「理性主義」吧? 也因為這樣,西方社會才擁有足夠的能力去建立「組織」,並且西方人藉由這種組織來進行各種對資本主義的催化作用。再加上他們擁有合理的「法律結構」和「行政管理結構」,做每一件事情都是一板一眼,但這在現代社會的資本主義世界裡,職務分工的等級制度逐漸的符合了工業生產在經濟以及組織上的急切需求,我想這些元素都確保了保證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反之東方社會對於許多事情都是抱著「差不多就好」的態度。除此之外,在西方,信仰是一切,擁有絕對的超自然力量。因為資本主義企業是根據宗教信仰的誡言來行事的,試圖取得成功的人都以理性為基礎,以行動為原則而從事一切活動。韋伯稱新教為「禁慾的新教」,這種教義使得教徒們擁有著艱苦勞動和進步創新的奮發精神,有如鋼鐵班的堅強信念,並且成功的勞動加強了個人的使命感。這種勸戒宣揚不僅是「手段」,更是一種「倫理道德」。

19621001 (p.s. 我po的是1/6號的唷XD)

匿名 提到...

沒錯,商品敗物教主義在這個世代早就已經侵入我們的生活了,而且可悲的是連藝術也難逃它的威力. 現代藝術家所創作出來的藝術品幾乎都要與市場做結合才能求生存,如果作品不被敗物教的人群接受,那藝術家要苦撐到底才能活下去,真是很悲哀.
馬克思的政治經濟學已經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看看生活週遭都已被商品化,似乎在許多人看來花錢不是問題,沒錢花才是問題. 我們用價錢高低來定義一幅畫一件藝術作品的成就,不會有人在乎藝術作品背後結合的是真正的想法理念熱情或淚水,還是是更多人邁更多交情更多吹捧的宣傳? 真是可笑. 敗物教藝術品收藏家有一半以上根本就對藝術一知半解,也沒有那種真的能欣賞評判藝術品的能力,只要作品價錢被台高,不論藝術品好壞,做後買方似乎都只是虛榮心作祟.
我們應該為自己的藝術理念奮鬥,而不是去迎合敗物主義的商場人群,雖然這樣講起來太理想化了,但真的是該如此.

(此篇為1/6要PO的喔)

匿名 提到...

我覺得實在沒有必要堅持什麼,藝術就是這樣,商品化不好嗎?也許每個人從事藝術的理由並不一樣,最初的源頭也很可能都只是以自己為主要探討的部份,藝術沒什麼不能商品化的,有時,商品化是有其必要性的,誰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環境美麗,這又扯到老師上課的內容、TA所提到的觀念:今天在談美學、藝術,是把它當作有自主性來看,產生自主性跟資本主義、理性、啟蒙的發展都有關係,宗教信仰者花了很多苦心,追求一個更美的更良善的自己,追求一個美的讓人不敢正視的層次階段,上帝要把你帶到一個更美的境界廣義的來說,美學跟哲學其實是一樣的。如果說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哲學,誰不希望把自己活好?誰都有權利把自己活到最好,如果我們從事藝術創作的,沒有一顆寬廣包容的心去接納去承認商品化的理論,並最好進而將自己堅持的理念與想法運用於商品化的過程中,那麼其實其中總是夾雜著一種自私的感覺的,當然,有的東西是並不能取代的,是唯一而無價,然而我總覺得,如果能因為自己的想法與創意讓大家一起活得開心又漂亮士伊健很幸福的事。物極必反,只要不要太過利用商業手段琫紅藝術而誇大其實那該有多好。或者,對於某些層面的人們而言,至於阿睹物與藝術之間是種娛樂,是種遊戲,那其實也無所謂,只願從事藝術相關的我們無愧於經我們詮釋的藝術就足夠了。

匿名 提到...

上一篇是19621023= =a忘了打(補1/6)